新闻报道

主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北工大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匠心相通”国际学术系列会议暨第四届中-德电镜会议——大数据时代的球差校正和原位电子

发布者:  时间:2019-10-12  浏览:

10月9日,由北工大“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固体所和德国于利希·恩斯特·鲁斯卡研究中心主办,“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协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系列会议暨第四届中-德电镜会议——大数据时代的球差校正和原位电子显微学与谱学研讨会在北工大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德国和美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学生,共计200余人参加。大会聚焦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显微学相关科学问题及挑战。中方主席为北工大韩晓东教授,国际主席为德国于利希·恩斯特·鲁斯卡研究中心主任Rafal Dunin-Borkowski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柳贡慧,副校长吴斌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2

柳贡慧校长致欢迎词。他首先对参加此次电子显微学领域高端国际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北工大的发展现状和2018年获批的国家级“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情况。他充分认可了固体所自建立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并表示,希望固体所和“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开拓视野、激励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世界电镜最高水平的平台,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将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和国际化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1

本次研讨会学术水准高,阵容强大,邀请了德国15位著名的电子显微学家,包括球差电镜发明人Knut Urban教授、Max Haider教授、Harald Rose教授,国际知名电子显微学家Benjamin Butz教授、Wolfgang Jäger教授、Robert Sinclair教授等。中国著名电子显微学家包括浙江大学张泽院士和清华大学朱静院士等也受邀参加本次会议。会议持续3天,充分研讨了大数据时代电子显微学技术和方法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电子显微学技术对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开发和应用的推动作用。

大会报告后,受邀专家参观了北工大超显微学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对固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提升北工大在电子显微学、材料学、物理学等相关科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学术合作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将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至此,北京工业大学“一带一路·匠心相通”国际学术系列会议已在经济管理、数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成功举办4场国际会议。后续国际学术系列会议将于10月至11月陆续召开,包括光能智慧道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及低碳城市发展论坛等,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及环境与能源等领域。

 

摄影:刘格菲 编辑:吕洋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 ALL Rights Reserved.